關于凝輪機組膠球清洗裝置的若干問題的揭示?
關鍵性問題:膠球清洗裝置電動二次濾網改造。汽輪機組膠球清洗裝置投入運行取得的明顯效果。全套膠球清洗裝置由二次濾網、裝球室、膠球輸送泵和收球網幾大部件組成, 其安裝困難,結構復雜,材料消耗多,操作和維護不便,故障率較高,加上制造的質量問題,收球率始終達不到設計要求的95%以上。眾所周知,保持凝汽器較高的真空和較小的端差,是提高機組循環(huán)熱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100鼎機組為例,汽輪機背壓增高0·004卯a,將導致熱耗增加2·5kJ/kW·h,煤耗增加9·70g/kW·h;凝汽器端差升高5 ℃將導致熱耗增加95·12kJ/kW·h, 煤耗增加3·66g/kW·ho凝汽器管束的污臟,使換熱系數變小,使傳熱端差加大和惡化了凝汽器真空。實踐表明,膠球清洗裝置的定期正常投用, 能及時清除凝汽器銅管內壁污物,使凝汽器管束保持一定的清潔度,對防止結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號機組自2015年以來曾間斷投用膠球清洗,但膠球回收率很不理想,最好的不足5,最差的根本收不到膠球。據了解,其他電廠亦有類似情況出現,同型膠球清洗裝置在全國的使用情況亦不盡理想,故一直中斷運行。為此,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著手進行有關試驗、運行分析和結構檢查,找出了影響收球率不高的關鍵因素,并進行了改造。經再次投運結果表明,改造和措施是成功和有效的。 開始安裝和試投膠球清洗裝置。剛開始膠球清洗效果和收球率基本能達到要求,經過幾年的運行情況逐漸惡化,投用膠球清洗,情況亦不理想,2套清洗系統,投用2h后收球,7號機甲乙側收球率均不足50%,有時收球率幾乎為零。再度中斷了膠球清洗裝置的投用工作,致使凝汽器銅管經常發(fā)生泄漏,造成凝結水硬度超標,機組因此而被迫多次停運查漏、堵漏。檢查銅管,發(fā)現內壁結垢較嚴重,厚度1一2究其泄漏原因,發(fā)現絕大部分為垢下腐蝕,現場只能利用停機機會組織人力突擊清除水垢。但水垢被清除后,原腐蝕點外露又增加了銅管泄漏的可能性,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要徹底清洗銅管內壁,避免結垢,只有對膠球清洗裝置進行改造,務求膠球系統能正常投用,發(fā)揮其在線運行及清洗效果明顯的特點。 膠球清洗裝置原因分析及處理 投入膠球清洗裝置時,在冷卻水塔發(fā)現大量的膠球,說明漏球的現象嚴重。為此,對可能存在影響收球率不高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循環(huán)水二次濾網 膠球在管中只能依靠循環(huán)水作動力,應經常清除冷卻管內壁上的薄層淤泥或水垢。若循環(huán)水中含有較多的雜物,如水生動物、垃圾、碎石及各種有機物,不僅會堵塞二次濾網,使循環(huán)水壓差減小,流量減小,不利于膠球的循環(huán),而且會堵塞凝汽器的管孔,妨礙膠球的通過。流量的減小會導致循環(huán)水的溫升較明顯,運行中我們亦發(fā)現了這一現象。在大修期間進行了徹底的檢查,發(fā)現二次濾網的堵塞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纖維狀物質,用人工機械的方法進行了徹底清洗。 凝汽器的檢查處理 我國大多數凝汽器的設計均未考慮膠球清洗裝置的運行,我們對凝汽器結構與膠球清洗裝置的適應性作了全面的檢查。 1)進出口水室的流程隔板與水室蓋及管板的銜接處的狹縫可能引起水流的倒串,導致膠球卡于此,此次檢修對該類狹縫進行了全面的封堵。 2)凡是新更換凝汽器的銅管嚴格按國家標準進行檢查、驗收,排除扁、癟管;冷卻管伸出管板的長度亦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有關標準,防止在此形成死區(qū);徹底清除水室及管內的一切雜物,確保潔凈之后再封閉。 收球網的檢查和處理 幾次投運過程中發(fā)現,當收球網處于收球位置時,凝汽器循環(huán)水的壓力均有微量的提高,說明其壓損較大,堵塞現象嚴重。解體發(fā)現,由于長時間未投用該裝置,致使收球網網格結垢很嚴重,在網柵和管筒內環(huán)上發(fā)現大量的污垢片和銹片。它們的存在使柵格流通面積減小,水流速度加大,膠球可能卡在收球網的柵板上,又加劇了膠球的堵塞,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發(fā)現收球網嚴重變形,收球時無法嚴密對接,形成的縫隙存在大量漏球的疑問。操作機構的檢查發(fā)現,收球網傳動桿上8m銷子為普通碳鋼,剛度不足,常疲勞斷裂,致使行程開關顯示為收球位置而實際上并未關嚴。收球網處于收球位置時,網的上下沿應分別與循環(huán)水管壁和下方上沿貼合有文獻表明如果它們的間隙大于6m,則容易出現跑球或卡球的現象。通過我們對局部縫隙的測量,最寬達18m。另外網面的制造粗糙,條柵分布不均勻。收球網也因水垢卡澀,有關不到位情況。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采取了如下解決辦法: 1)對收球格柵的傳動形式進行改造,由原來的雙傳動軸,改變?yōu)閱蝹鲃虞S,同時新更換了格柵,加大了格柵的密度,又更換和加大了電動傳動裝置的功率。 2)對收球匯集室進行改造,取消了收球管道中的直角,全部采用弧角彎頭代替。 3)對收球管路中的閥門進行了檢修。 4)對收球泵進行了大修。 操作細則和管理體制 完善了每日一次的清洗制度,由專人負責,落實到班組,并且明確一些操作上的措施,如正確的投球數量保持在凝汽器單側、單流程冷卻管根數的10%;根據凝汽器的端差、真空等特性參數和膠球的直徑、外觀等,對清洗效果及時評價,以便更換膠球,最多不超過90次累計次數;投運時注意適當調整循環(huán)水的壓力,保持合理的循環(huán)水壓差,必要時增開1臺循環(huán)水泵,清洗結束再停。 改造后的效果評價 1)處理后再次投運膠球清洗裝置,每天運行2h,收球率均達95%以上。 2)7號機于2016年9月、6號機于2017年9月大修后至今,凝汽器端差一直保持7℃以下。真空大為好轉,保持91胛a以上。在小修時檢查凝汽器銅管,內壁潔凈,基本無水垢,取得明顯效果。 2臺機組的4套膠球清洗裝置之所以一段時間以來投入效果不明顯,收球率低,關鍵原因在于收球網的制造和安裝工藝差,存在明顯的間隙;投運初期沒有及時進行調試,致使閑置后結垢嚴重;另外,循環(huán)水二次濾網的堵塞亦阻礙了膠球清洗裝置的投運。 膠球清洗裝置設備的調試和試運行應隨機組的試生產及時投入運行。目前制造廠無技術標準,電廠亦無驗收標準,往往待凝汽器管束臟污后再進行膠球清洗裝置的投運。因此,管束的臟污制約了膠球清洗裝置,而膠球清洗裝置的閑置又進一步加劇了凝汽器管束的臟污,陷入比較被動的局面。 加強膠球清洗裝置的管理很重要。實踐證明,必須健全組織,制定有關規(guī)章制度,健全運行、技術記錄。只有科學管理,才能確保膠球清洗裝置系統的正常投運和有效運行。 |